六韬三略

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。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六韬》、《太公兵法》,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。《三略》相传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,它与前代兵书不同,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,尤其侧重阐述政略。
练士

【题解】

士兵的选拔和编组,关系到军队建设问题,直接影响着一支军队的强弱。本篇提出的选编士兵的方法是依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,包括性格、特长、家庭背景、夙愿心理等方面来组成不同的队伍。具体来说可分编为不怕牺牲的“冒刃之士”,强横勇猛的“陷阵之士”,善剑步稳的“勇锐之士”,力量过人的“勇力之士”,越高行远的“寇兵之士”,家庭失势的“死斗之士”,为亲报仇的“敢死之士”,扬名遮丑的“励钝之士”,贫穷愤怒的“必死之士”,掩盖耻辱的“幸用之士”,才技胜人的“待命之士”。这样分组,队伍里每个人的目标明确,不但有利于管理训练,因为每支队伍的特色不同,作战的时候便可灵活调动,各尽其能。

【原文】

武王问太公曰:“练士之道 ① 奈何?”

太公曰:“军中有大勇、敢死、乐伤者,聚为一卒 ② ,名曰冒刃 ③ 之士;有锐气、壮勇、强暴者,聚为一卒,名曰陷阵之士;有奇表长剑、接武 ④ 齐列者,聚为一卒,名曰勇锐之士;有拔距伸钩 ⑤ 、强梁 ⑥ 多力、溃破金鼓,绝灭旌旗者,聚为一卒,名曰勇力之士;有逾高绝远、轻足善走者,聚为一卒,名曰寇兵 ⑦ 之士;有王臣失势,欲复见功者,聚为一卒,名曰死斗之士;有死将之人子弟,欲与其将报仇者,聚为一卒,名曰敢死之士;赘婿 ⑧ 人虏,欲掩迹扬名者,聚为一卒,名曰励钝 ⑨ 之士;有贫穷愤怒,欲快其心者,聚为一卒,名曰必死之士;有胥靡 ⑩ 免罪之人,欲逃其耻者,聚为一卒,名曰幸用之士;有材技兼人 [11] ,能负重致远 [12] 者,聚为一卒,名曰待命之士。此军之练士,不可不察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练(jiǎn)士之道:挑选士卒的方法。练,同“拣”,选择,挑选。

卒:古代军队的一级编制,一般百人为卒。此处可理解为“队”。

冒刃:迎着刀锋,形容勇敢无畏、敢于冒险。

接武:前后足迹相联结,这里为步伐稳健整齐。武,足迹。

拔距:比腕力,古代的一种练武活动。伸钩:拉直铜或铁钩,形容两手强有力。

强梁:有力量。

寇兵:像盗贼一样出没无常的军队。

赘(zhuì)婿:就婚、定居于女家的男子,以女之父母为父母,所生子女从母姓。古人认为这是一种耻辱。

励钝:激励迟钝萎靡之人,让他振作起来。

胥(xū)靡:古代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。

兼人:超过别人。

负重致远:背着重东西走远路,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。

【翻译】

周武王问姜太公:“选编士兵的办法应该是什么?”

姜太公回答:“把军队中勇猛过人、不怕牺牲、不怕负伤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冒刃之士’;把锐气旺盛、年轻壮勇、强横凶暴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陷阵之士’;把体态奇异、善用长剑,在队列中步履稳健、动作整齐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勇锐之士’;把腕力过人、强壮有力,能冲入敌阵捣毁敌人金鼓、撕破敌人旗帜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勇力之士’;把能翻越高山、行走远路等轻足善走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寇兵之士’;把曾经是贵族大臣但现已失势,想重建功勋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死斗之士’;把阵亡将士的子弟、急于要为自己父兄报仇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敢死之士’;把曾被招赘为婿和当过敌人俘虏、要求扬名遮丑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励钝之士’;把因自己贫穷而愤怒不满、想要立功受赏从而实现富足心愿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必死之士’;把那些免罪的囚犯刑徒、想要掩盖自己耻辱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幸用之士’;把才技胜人、能够承担艰巨任务的人编为一队,称为‘待命之士’。以上这些就是军队中选编士兵的方法,不能不仔细考虑。”

上一篇:武锋
下一篇:教战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[1]张亮.六韬·三略[M]南昌:江西教育出版社,2016. [2]高爽.六韬·三略[M]沈阳:北方联合出版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,万卷出版公司,2016. [3]唐书文.六韬·三略译注[M]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. [4]陈曦.六韬[M]北京:中华书局,2016. [5]晓明.六韬·三略[M]武汉:崇文书局,2016. [6]崇贤书院.图解六韬·三略[M]合肥:黄山书社,2016. [7]《国学典藏书系》丛书委员会.六韬·三略[M]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,2011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