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韬三略

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。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六韬》、《太公兵法》,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。《三略》相传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,它与前代兵书不同,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,尤其侧重阐述政略。
五音

【题解】

本篇介绍了用五音配合五行来观察和判断敌情的方法。五音为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五行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姜太公认为,五音和五行都是天地运行的关键,可以用来了解敌情,其道理非常深奥。

具体探测敌情的方法是:天气晴朗之时,在敌营九百步外,拿律管对准耳朵呼喊,然后听呼应的声音。如果是角声就打西方,徵声就打北方,商声就打南方,羽声就打中央,不回应就打东方。此外,又列举了音律与地方外在迹象互相对应的五种情况。

听声音辨敌情的方法看似玄妙荒诞,其实仍有其可取之处。它告诉了我们在对战过程中,“听”的重要性,也就是要注重情报的作用和探察蛛丝马迹,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对。

【原文】

武王问太公曰:“律音 ① 之声,可以知三军之消息,胜负之决乎?”

太公曰:“深哉!王之问也。夫律管 ② 十二,其要有五音——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 ③ ,此其正声也,万代不易。五行之神,道之常也,可以知敌。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各以其胜攻之。古者三皇之世,虚无 ④ 之情,以制刚强。无有文字,皆由五行。五行之道,天地自然。六甲 ⑤ 之分,微妙之神。其法:以天清净,无阴云风雨,夜半遣轻骑往,至敌人之垒,去九百步外,遍持律管当耳,大呼惊之,有声应管,其来甚微。角声应管,当以白虎;徵声应管,当以玄武;商声应管,当以朱雀;羽声应管,当以勾陈;五管声尽不应者,宫也,当以青龙。

以五行之符,佐胜之征,成败之机。”

武王曰:“善哉!”

太公曰:“微妙之音,皆有外候 ⑥ 。”

武王曰:“何以知之?”

太公曰:“敌人惊动则听之。闻枹鼓 ⑦ 之音者,角也;见火光者,徵也;闻金铁矛戟之音者,商也;闻人啸呼之音者,羽也;寂寞无闻者,宫也。此五者,声色之符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律音:指六律、五音。

律管: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,共十二管。各管按音阶由低到高依次为黄钟、大吕、太簇、夹钟、姑洗、中吕、蕤(ruí)宾、林钟、夷则、南吕、无射、应钟。

宫、商、角、徵(zhǐ)、羽:古代的五个音阶。阴阳五行家以五音配五行,宫属土,商属金,角属木,徵属火,羽属水。

虚无:清静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。

六甲:古时用天干地支配成六十组干支,其中以甲起头的有甲子、甲戌、甲申、甲午、甲辰、甲寅六组称为六甲。

外候:外露的征候。

枹(fú)鼓:鼓槌和鼓。

【翻译】

周武王问姜太公:“从律管发出的乐声中,可以判断军队力量的盛衰消长,预知战争的胜负吗?”

姜太公回答说:“大王您问的这个问题真是深奥啊!律管共有十二个音阶,其中主要的有五个,即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这是最基本的声音,千秋万代都不会改变。五行相生相克,神妙无比,乃是天地运行变化的自然规律,借此可以预测敌情的变化。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各以其相生相克的优势取胜。上古三皇的时候,崇尚清静无为,用以克制刚强暴虐。当时由于没有文字,所以一切都按照五行生克行事。五行相互生克的原理,是天地演变的自然规律。六甲的演衍和分合,其中的道理深奥玄妙,十分神奇。军事行动中运用五音五行来探测军情的方法是:当天气清明晴朗,没有阴云风雨的时候,半夜派遣轻骑兵前往敌人营垒,在距离敌营九百步以外的地方,都手拿律管对着耳朵,向敌方大声疾呼,以惊动他们。这时,就会有来自敌方的回声反应于律管中,但声音非常微弱。如果是角声反应于律管中,就应当根据白虎所代表的方位从西方攻打敌人;如果是徵声反应于律管中,就应当根据玄武所代表的方位从北边攻打敌人;如果是商声反应于律管中,就应当根据朱雀所代表的方位从南边进攻敌人;如果是羽声反应于律管中,就应当根据勾陈所代表的方位从中央攻打敌人;所有律管都没有回声的是宫声的反应,应当根据青龙所代表的方位从东边攻打敌人。所有的这些都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应验,是辅佐军事行动制胜的征兆,是胜败的关键。”

周武王说:“这方法太妙了!”

姜太公说:“深奥玄妙的音律,都有外在的表现。”

周武王问:“怎么才能知道呢?”

姜太公说:“当敌人被惊动的时候就仔细辨别倾听。听到鼓槌击鼓的声音是角声的反应,见到火光是徵声的反应,听到金铁矛戟等各种兵器的声音是商声的反应,听到敌人的呼叫声是羽声的反应,如果敌营寂静无声则是宫声的反应。这五种情况,表明五种音律与外界的动静各有对应,互相符合。”

上一篇:奇兵
下一篇:兵征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[1]张亮.六韬·三略[M]南昌:江西教育出版社,2016. [2]高爽.六韬·三略[M]沈阳:北方联合出版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,万卷出版公司,2016. [3]唐书文.六韬·三略译注[M]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. [4]陈曦.六韬[M]北京:中华书局,2016. [5]晓明.六韬·三略[M]武汉:崇文书局,2016. [6]崇贤书院.图解六韬·三略[M]合肥:黄山书社,2016. [7]《国学典藏书系》丛书委员会.六韬·三略[M]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,2011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