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韬三略

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。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六韬》、《太公兵法》,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。《三略》相传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,它与前代兵书不同,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,尤其侧重阐述政略。
举贤

【题解】

本篇以周文王提问“举贤而不获其功”的原因为开篇。姜太公立刻给出回答“举贤而不能用”,空有举贤之名,而无用贤之实。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,是由于君主错把“世俗之所誉者”当成了贤才,如此一来,真正的良才就会被埋没。解决的方法是“按名督实,选才考能,令实当其名,名当其实”,这样去招揽人才才能得到实际的效果。

【原文】

文王问太公曰:“君务 ① 举贤而不获其功,世乱愈甚,以致危亡者,何也?”

太公曰:“举贤而不用,是有举贤之名,而无用贤之实也。”文王曰:“其失安在?”

太公曰:“其失在君好用世俗 ② 之所誉,而不得真贤也。”文王曰:“何如?”

太公曰:“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,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,则多党 ③ 者进,少党者退。若是,则群邪比周 ④ 而蔽贤,忠臣死于无罪,奸臣以虚誉取爵位。是以世乱愈甚,则国不免于危亡。”

文王曰:“举贤奈何?”

太公曰:“将相分职,而各以官名举人。按名督实,选才考能,令实当其名,名当其实,则得举贤之道也。”

【注释】

务:致力。

世俗:一般平常、凡庸的人。

党:党羽。

比周:结党营私。

【翻译】

周文王问姜太公说:“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、招揽人才,却无法收到实际效果,社会越来越动乱,以至于国家陷入危亡的局面,这是什么道理呢?”

姜太公答道:“选拔出贤能却不加以重用,也就是空有举贤的虚名,而并没有用贤的实质。”

周文王问道:“导致这种过失的原因在哪里?”

姜太公回答说:“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誉的人,因而得不到真正的贤才。”

周文王问道:“为什么这样说呢?”

姜太公说:“君主把世人所赞誉的人当作贤能之士,把世人所诋毁的人当作不肖之徒,那么所任用的就全部都是结党营私的人,而缺少朋党的人就会被排斥。这样一来,那些奸邪之辈就会相互勾结,排挤贤臣,致使无罪的贤臣被冤致死,奸臣凭借虚名骗到爵位。因此,社会越来越混乱,国家难免要陷入危亡的境地。”

周文王问道:“应该怎样举贤呢?”

姜太公答道:“将领和宰相各司其职,各自举荐,根据所需要的官职举用人才,根据各个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业绩。对于选拔上来的人才,考查其能力的强弱,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,名实相当,这样才算掌握了举用贤才的方法。”

上一篇:上贤
下一篇:赏罚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[1]张亮.六韬·三略[M]南昌:江西教育出版社,2016. [2]高爽.六韬·三略[M]沈阳:北方联合出版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,万卷出版公司,2016. [3]唐书文.六韬·三略译注[M]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. [4]陈曦.六韬[M]北京:中华书局,2016. [5]晓明.六韬·三略[M]武汉:崇文书局,2016. [6]崇贤书院.图解六韬·三略[M]合肥:黄山书社,2016. [7]《国学典藏书系》丛书委员会.六韬·三略[M]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,2011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