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韬三略

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。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六韬》、《太公兵法》,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。《三略》相传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,它与前代兵书不同,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,尤其侧重阐述政略。
盈虚

【题解】

继上一篇“天下归心”的观点后,本篇论证了为何一个朝代、一个国家会有兴衰之变,而其答案就在于君主是否贤明。“君不肖,则国危而民乱;君贤圣,则国安而民治。”

接下来,姜太公举了古时贤君尧的例子,说尧帝生活节俭、减少徭役、重视农桑、奖惩有制、公正无私,他的这些德行赢得了百姓的敬仰和爱戴。作为君主应当以尧帝为表率。

【原文】

文王问太公曰:“天下熙熙 ① ,一盈一虚 ② ,一治一乱,所以然者何也?其君贤不肖 ③ 不等乎?其天时变化自然乎?”

太公曰:“君不肖,则国危而民乱;君贤圣,则国安而民治。祸福在君,不在天时 ④ 。”

文王曰:“古之圣贤,可得闻乎?”

太公曰:“昔者帝尧之王 ⑤ 天下,上世所谓贤君也。”

文王曰:“其治如何?”

太公曰:“帝尧王天下之时,金银珠玉不饰,锦绣文绮不衣,奇怪珍异不视,玩好之器不宝,淫佚之乐不听,宫垣屋室不垩 ⑥ ,甍桷椽楹 ⑦ 不斫,茅茨遍庭不剪。鹿裘御寒,布衣掩形,粝粱 ⑧ 之饭,藜藿 ⑨ 之羹。不以役作之故,害民耕织之时,削心约志,从事乎无为。吏忠正奉法者,尊其位;廉洁爱人者,厚其禄。民有孝慈者,爱敬之;尽力农桑者,慰勉之。旌别淑慝 ⑩ ,表其门闾。平心正节,以法度禁邪伪。所憎者,有功必赏;所爱者,有罪必罚。存养天下鳏寡孤独,赈赡祸亡之家。其自奉也甚薄,其赋役也甚寡,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。百姓戴其君如日月,亲其君如父母。”

文王曰:“大哉!贤君之德矣。”

【注释】

熙熙:纷扰。

盈:充满。虚:空虚。盈虚指盛衰。

不肖:不贤。

天时:天命。

王:统治。

垩(è):用白色涂料粉刷墙壁。

甍(méng):屋脊。桷椽(jué chuán):屋梁上用于承受草或瓦的木条。楹:堂屋前部的柱子。

粝粱:糙米。

藜藿:野菜。

旌别:识别。淑慝(tè):善恶。

【翻译】

周文王问太公说:“天下纷纷扰扰,有时昌盛,有时衰弱,有时安定,有时混乱,为什么会是这样?是君主的贤明与不贤造成的,还是天命变化自然演变的结果呢?”

姜太公回答说:“君主如果不贤明,国家就会危难,民众就会叛乱;君主如果贤明,国家就会安定,民众就会顺服。因此,一个国家的祸福在于其君主的贤与不贤,而并不在天命的变化。”

周文王问道:“古时贤明之君的事迹,可以讲给我听听吗?”

姜太公说:“从前尧统治天下的时候,上古的人们都称道他是贤君。”

周文王问道:“他是怎么治理国家的?”

姜太公说:“尧统治天下的时候,不佩戴金银珠玉,不穿锦绣华服,不观赏奇珍异宝,不收藏古玩宝器,不听淫靡的音乐,不粉饰宫墙房屋,不雕琢房梁楹柱,不修剪庭院茅草。用鹿裘御寒,用粗布蔽体,吃糙米饭,喝野菜汤。不因征发徭役而耽误百姓耕织的时间,约束自己的欲望,用清静无为的思想治理国家。对于忠正守法的官员,升高他们的官位;对于廉洁爱民的官员,增加他们的俸禄。民众中如果有孝敬长辈、爱护晚辈的人就给予敬重,对于尽心尽力从事农桑工作的人就给予勉励慰问。识别善恶好坏,表彰善良人家。凭公正无私的原则处理事情,用法律制度约束邪恶作假的行为。对于有功的人,哪怕自己厌恶,也一定要给予奖赏;对于有罪的人,哪怕自己喜爱,也一定要加以惩罚。赡养天下鳏寡孤独之人,赈济遭受天灾人祸的家庭。尧给予自己的俸禄十分微薄,也很少向百姓征收赋税劳役。因此,天下的百姓安乐富足,无饥无寒。百姓拥戴他如同景仰日月那般,亲近他如同亲近父母。”

周文王说:“贤君的德行实在是伟大啊!”

上一篇:文师
下一篇:国务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[1]张亮.六韬·三略[M]南昌:江西教育出版社,2016. [2]高爽.六韬·三略[M]沈阳:北方联合出版传媒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,万卷出版公司,2016. [3]唐书文.六韬·三略译注[M]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. [4]陈曦.六韬[M]北京:中华书局,2016. [5]晓明.六韬·三略[M]武汉:崇文书局,2016. [6]崇贤书院.图解六韬·三略[M]合肥:黄山书社,2016. [7]《国学典藏书系》丛书委员会.六韬·三略[M]长春:吉林出版集团,2011.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